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社会领域教育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http://www.hteacher.net 2020-09-01 09:59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注重活动中的体验,避免简单说教

在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中,“体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情感态度类的学习,更不是简单地“讲道理”所能奏效的。原则上讲,态度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可以脱离其他内容而单独存在的东西,它是伴随着活动过程而产生的体验。我们以幼儿自尊和自信的形成为例来进行说明。

自尊、自信是个体对自己的一种评价性和情感性的态度,属于自我系统中的情感成分。它是一种积极的个性品质,也是个体发展极为重要的内在动力。

一般而言,情感态度类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是“体验”。自尊、自信属于情感态度类目标,它的形成主要来自于交往过程和各种活动过程中的“体验”与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和能力感(自我效能)密切相关。

有研究表明,人对自己的态度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

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与评价。别人的态度和评价被自己感知到,就会影响自己对自己的看法。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库利指出,“自我概念是他人反馈的函数”“人是在他人眼睛中照见自己的”,他人的态度像是自我的一面“社会性镜子”。一个人如果经常感受到别人对自己是友好、关爱、尊重的,那么他的自我价值感就会较高,就容易形成自尊和自信,反之,则容易自卑。

个人活动经验(自我感觉)。人在活动中的成功感或挫败感会影响其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人的自尊、自信就会增强,反之,就会降低。

社会比较。在活动过程中,人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同伴作为衡量自己的标准,并根据比较结果对自己作出评价。

幼儿最初的自我价值感来自于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最初的能力感与其动作的发展和对环境的“控制”有关。安全感、归属感、成功感等直接影响幼儿的自尊、自信。

教师对幼儿关爱、肯定、信任、尊重的态度及为幼儿提供的自主成功的机会等,都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自尊、自信;反之,不考虑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用同一难度的任务要求所有幼儿,必定会使一部分幼儿产生挫败感,降低他们的自尊、自信。而拿一些幼儿的弱项与其他幼儿的强项比较,更是一种严重伤害其自尊、自信的错误做法,一定要加以杜绝。

(二)理解社会学习的渗透性、综合性,避免单—的“社会课”

如果我们不是简单地将社会领域的学习当作是一种“社会常识”的获得,而是将其真正看作是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和个性品质的话,那么就会发现,这个领域确如《纲要》所指出的那样,“往往融合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三)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目标,避免突出一个方面而忽略另—方面

社会领域的某些学习和发展目标具有很强的辩证性,因为它们往往既指向个人,又与他人密切相关,不能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

(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目标,充分理解和注意学习的累积效应

《指南》颁布以后,社会上对其中的有些目标在不同年龄的表现提出一些质疑,特别是对社会领域的有些提法。例如,有人说:“4岁体谅父母?高中生也做不到!”这些质疑一方面与《指南》表述的限制有关,因为一般情况下,在目标中难以将其内涵表述得更加具体明确,特别是情感态度类的目标。但如阅读了随后的教育建议是可以明白其中的具体含义的,“如妈妈累了,知道让她安静休息一会儿”的建议已经告诉我们,对这个年龄的幼儿来说,能注意到妈妈累了,并且不去纠缠,就已经是“体谅”父母了,用成人的标准去评价幼儿是否能体谅父母,当然是做不到的。另一方面必须看到,“高中生做不到”不是“不能”,而是“不做”,而“不做”的原因,是从小缺乏体谅父母的教育。我们现在太多的父母只知道爱孩子,以为“爱”可以像金钱存到银行里一样,需要时可以连本带利地取出来。然而,单方面奉献的爱是不可能存进孩子的心里的,只有从小教育孩子理解这种爱,在接受这种爱时也应付出自己的爱,才可能避免出现父母无私的爱却培养出自我中心、自私自利的子女的悲剧。

荀子《劝学篇》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因此,我们需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充分理解学习的累积效应,从一点一滴开始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品质。

(五)杜绝虚假,提倡真诚的教育

网上有这样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在全美选出50位在各自的行业中获得了卓越成就的成功人士,同时又选出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他分别去信给这100个人,请他们谈谈母亲对自己的影响。其中有两封回信给心理学家的印象最为深刻:一封来自白宫的一位著名人士,另外一封来自一个正在监狱服刑的犯人。他们谈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那个监狱的犯人在信中这样写道:

“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不同。我一眼就看见中间的那个,又红又大,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子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刚想说要最大最红的那个时,弟弟抢先说出我想说的话。妈妈听后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最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

那位白宫的著名人士写道:

“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不同。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做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个人每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好,谁就有权利得到它!’于是我们三个人开始比赛剪草,结果我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了一个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她一直都是这样教育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在我们家里,你想要什么好东西,都要通过比赛来赢得,这很公平,你想要什么,就必须为此付出相应的努力和代价!”

第一位妈妈可能做梦也不会想到她的分苹果方式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她原本希望通过奖励教育孩子学会谦让,但事实上她的奖励却培养了孩子的投机心理、说谎行为和虚伪人格。而在我们的传统品德教育中,类似这位妈妈的做法难道不是十分普遍的吗?可是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它的问题和危害。因此,仔细琢磨一下这个故事,认真思考其中的道理,反思我们习以为常的品德教育方式,实在是极为必要。

关注公众号

责任编辑:郭爽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教师资格证国考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2024年上半年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命题趋势分析2024年上半年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教育2024年上半年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五大领域活2024年上半年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教师对幼儿2024年上半年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游戏的2024年上半年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环境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