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teacher.net 2023-09-20 16:54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掌握公元纪年和民国纪年的换算方法。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
分组研讨,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提高思辨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铺垫而成的,这种敢于牺牲自我,勇于促进社会进步的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存续和发展的重要源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意义。
【难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采用复习式导入法,引导学生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武昌起义的爆发相关知识,并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提问:武昌起义之后,全国十几个省宣告独立,清政府的统治瞬间土崩瓦解,接下来中国的政局将何去何从呢?由此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中华民国成立
过渡: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回国。各省代表聚会南京,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那么,中华民国成立的基本概况是怎样的呢?
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中华民国成立的视频,提问: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是哪一年?国旗是什么?国旗有什么内涵?
学生看完视频后,回答: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是1912年1月1日。国旗是“五色旗”(红黄蓝白黑)。红黄蓝白黑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有共和之意。
2.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史料,提问:中华民国采用什么纪年?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如何进行换算?
史料如下: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
学生思考回答: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民国纪年=公元纪年-1911。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过渡:一个阶级获得政权之后,往往都要颁布宪法来巩固政权的稳定。那么,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颁布了什么宪法呢?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内容
(1)初步感知
教师展示《临时约法》主要内容,请学生阅读,总结归纳其主要内容。《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 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选举以及被选举等自由权利。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二十九条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第五十一条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学生回答后师生总结: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按照三权分立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
(2)深入理解
过渡:既然我们了解了《临时约法》的内容,接下来我们通过历史情景剧的形式来加深对这一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下发事先准备的历史情景剧剧本,让学生自愿选择想饰演的角色,充分准备后请学生表演。
学生表演后教师根据其表演进行点评,并根据表演内容详细解释《临时约法》的内容:
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用“主权在民”代替了“君权神授”,从根本上否定了主权在君,否定了君主专制。
②国民享有诸多自由和权利,体现了自由和平等的理念。
③三权分立,借鉴美国的做法,可以防止个人专权现象的发生,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和各部总长)行使行政权。法院行使司法权。实行责任内阁制。
2.意义
过渡:颁布这部宪法是为了巩固政权,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教师展示《临时约法》的相关材料,请学生结合材料和所学内容分析颁布《临时约法》的意义。材料内容如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为辛亥革命的成果之一,具有很大的历史进步性,但同时也存在缺陷,其最明显的缺陷,就是“因人立法”及由此导致的责任内阁制政体设计下总统、内阁、国会之间分权的混乱。
——《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存在的缺陷》
教师布置讨论任务,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自主讨论、交流意见,之后各组派代表发表各组结论。
教师归纳总结:(1)《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2)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3)《临时约法》是在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已成定局的形势下制定的,改总统制为内阁制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结果引起袁世凯的强烈不满,最终将《临时约法》废除,企图建立个人专制独裁统治。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主要内容。
作业:课下查阅辛亥革命的相关史料或专著,加深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理解和认识。
四、板书设计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上一篇: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历史《罗斯福新政——实施新政》教案
下一篇: 教师资格面试高中信息科技教案汇总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