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yunnan.hteacher.net 2023-07-21 17:31 云南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认识和申请博客》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4册第1单元第5课的内容,本课介绍了博客的组成以及博客的申请,学习了本课也为接下来写博文以及利用博客进行交流通信这些课程打下了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
接下来,我来谈谈我班学生的情况。
我所面对的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他们生活中交流和通信经常用到的工具,因此他们学习兴趣高涨,积极性高。另外,此年龄段的孩子动手能力及思维发散能力强,可以借助这一点去拓展他们课后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总结出博客申请的步骤,完成博客的申请,并能修改个人头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博客的申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自己和他人博客,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于是我确定了以下重难点:
【重点】
掌握博客申请的步骤,并能完成博客的申请和头像的修改。
【难点】
注册信息的填写。
五、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启发式、探索式教学方法,意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动手,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有多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
我会通过提问的形式请同学们进行讨论“什么是博客?博客可以做什么呢”。同学们经过认真讨论后给出答案:博客是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和分享事情的平台。同学们都想拥有自己的博客,然后引出本节课题“认识和申请博客”。
【设计意图】在课程刚一开始通过讨论的形式,使学生能从课间放松的状态过渡到课堂中,并且以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讨论,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好学。同时一开始就将本课的教学内容出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目的。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博客
在使用博客之前首先要先了解博客的组成以及具体用途。我会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进入儿童博客网。在此过程中,我会提问同学们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网址时,应该使用什么输入法?同学们回答:英文状态输入法。等所有同学进入到儿童博客网后,我会对博客网中的各个元素和组成部分进行讲解,让同学们对博客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之后请同学们自行浏览访问博客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进入儿童博客网,不仅增加了同学们之间的合作关系,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博客网页元素这一部分我采用讲授法进行讲解,让同学们对博客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认识。
2.申请博客
在这一部分我将进行示范操作,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然后找同学总结老师的步骤,同学给出答案单击快速注册——按照提示输入注册信息——单击注册新用户后完成用户的注册。后让同学们独立完成用户的注册,此时有同学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提示注册失败”?我会进行说明,注册时候的用户名必须是跟别人不一样的,才能注册。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之所以采用示范操作是因为之前学生没有接触过,并且这一步骤是申请博客的核心。通过教师的示范操作,不仅给同学们规范了操作的正确步骤,而且锻炼了他们认真观察的能力。
3.修改头像
对于修改个人头像这一步骤,我将会请同学们参考教材上的步骤,自主完成操作。在此环节教师进行强调,可以进行多样化的设置,不必拘泥于教材上的样式设置。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教学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一是这部分比较容易,二是注重学生的个性,设置属于自己的个人头像,增加其学习的乐趣。
(三)巩固提高
为了突出学以致用,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题目,个人包中除了可以修改头像,还可以修改其他包,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在学生完成之后进行评价,鼓励学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设计意图】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与审美情趣,同时也达到检测的目的,使教师可以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内容。
作业:观察网页中的博客,思考应该如何进行信息发布。
【设计意图】回顾本课所学的知识,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通过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博客中进行信息发布,为下一节课程进行铺垫。
七、板书设计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上一篇: 《图像信息的采集加工》说课稿
下一篇: 教师招聘考试面试题:简单题11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